应城市陈河镇:水畅田畴沃 夏种正当时

5月的应城市陈河镇,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夏种景象。一幅传统农耕与现代水利交融的夏种画卷徐徐铺展。这场与农时赛跑的耕耘背后,是水利设施的“强筋健骨”与跨区域引水的“源头活水”,共同为夏种生产注入强劲动能。

早在今年2月,应城市陈河镇便开启水利设施“焕新工程”。对全镇灌溉沟渠、闸口、剅涵开展“拉网式”排查与整治,累计清淤疏浚沟渠60余公里,更换老旧闸口9处,修复渗漏剅涵5处,维修泵房41座,并新开挖塘堰7口,让“沉睡”的水利末梢重新焕发活力。

“过去最怕沟渠堵塞、闸口漏水,现在水流畅通,田里蓄水快多了!”应城市陈河镇余祠村村民刘大叔站在田埂边,看着满灌的水田笑意盈盈。

保障夏种用水,不仅要“修渠”,更需“引水”。应城市陈河镇积极对接上级水利部门,精准调配高关西干渠与垌冢水源,通过跨区域引水工程破解春旱难题。截至目前,高关西干渠已放水449.23万立方米,垌冢引水达518.4万立方米,两股“及时水”顺着新整治的渠道奔涌而下,所到之处,连片良田焕发生机,超万亩农田在水光中舒展新绿,为夏种生产注入澎湃动能。

水利畅通,夏种提速。在机械化与人力的协同配合下,应城市陈河镇田间呈现“人机共舞”的繁忙景象。“机器耕整效率高,人工插秧更精细,老把式的手艺不能丢!”有着30年插秧经验的黄下村村民李大姐直起腰,望着身后渐次铺开的秧苗,眼中满是期待。

从水利设施的“脱胎换骨”到跨区域水源的“精准滴灌”,陈河镇正以“水”为笔,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。

(来源:应城市陈河镇  通讯员:杨伶   一审编辑:程国辉   二审校对:  赵思然    终审核发:田艳霞)

(作者:杨伶)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