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应城网评大赛㉑】漫评:应时而为,城就精彩

一日无盐,三日不欢。盐,作为“百味之祖、‌食肴之将”是膳食调味品中最常见的食料,也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。千年古邑、蒲骚故地,与盐结缘、一路生花,湖北省九成食用盐来自于此,全国最大的品种盐生产基地落户该地。岁月无声,光阴流转,应城有爱,盐亦有情,应城盐丰富舌尖上的味道,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,见证了城市的梦想与荣光。

在应城壮阔的历史画卷中,伍子胥赴伍家山的传说、欧阳修践行的孝义、蒲骚古战场的激荡……打开了认识古老应城的大门。说起应城故事,当然离不开盐,据《元史》记载,在明代之前,华中地区的食盐以外运海盐为主,而后发现应城膏盐储量巨大,加上开采技术的改进,中原数省民众才吃上纯净、高品质以及富含天然矿物元素的井盐。悠悠万事,民生为大,以保障民生为内容的应城膏盐更是关系国家的命脉。皆知盐有味,粒粒都辛苦。伴随膏盐开采,才鱼筒、砂子馍、猪油饼等地方小吃,让“白头灶户低草房,六月煎盐烈火旁”的岁月多了一份回甘,如今,在商场果蔬洗涤盐、玫瑰磨砂膏、膏雕工艺品琳琅满目,应城盐味更加悠长,古老产业焕发勃勃生机。

上世纪70年代,随着双环公司、728盐厂和乡镇企业的兴起,应城井盐生产产量、品质实现了质的飞跃,至今仍滋润数亿人道道家味。近年来,应城围绕粮食安全、能源安全躬身入局,荣膺全国最主要盐化工基地、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等行业桂冠,打通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任督二脉,以盐化工为突破口,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三产融合共进。粉笔无言写春秋,支支粉笔绘王国。刘垸村将石膏制作成粉笔,一支粉笔卖到70元,承包全国85%的粉笔需求,昔日小村庄变了模样;“神女殁幽境,汤池流大川”,“诗仙”笔下汤池温泉所在地汤池镇,2023年捧回湖北特色小镇“灵甲小镇”金字招牌,真正让美丽画卷落地人间。

盛夏应城,江河奔涌,万物勃发,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。2023年,应城盐化工入选“全国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”、县域经济连续四年跻身“中部百强”,吹响城市与产业“双集中”号角,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聚集。占地约190亩,总投资约19.5亿元,世界首台(套)湖北应城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项目落户应城,2024年4月首次并网成功,65万立方米废弃盐穴变身“超级充电宝”,创造多项世界领先和行业示范,国际首创、全球首次等字眼在《人民日报》更加醒目,让世人瞩目。因地制宜,加大科技创新,充分盘活盐穴资源,促进地下空间循环利用,应城向打造国家级深地储能中心又迈进一大步。

应城版本的迭代升级,看的见,摸得着。人的层面用聪明才智代替了单纯的辛勤劳作;物的形式是工业文明、现代文明取代农渔业文明成为主导文明。不止步于探索追求是应城人的精神内核,随着全国投资营商环境最优城市、全国中小企业友好营商环境共建城市、湖北省创新型县市的“国字号”“省字号”加持,中国华能、中国能建等央企投资,双环科技、富邦科技本土上市,云图控股、三棵树新材料等上市公司植根发展,城市版本更加聚合丰富,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富足。

回望来路自慷慨,再赴征程气如虹。与时代同频共振,应城朝气蓬勃、风华正茂,应来之城、精彩连连,做大做强产业集群,加速产城融合发展,在持续加强孝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,奋力实现“两区一地一中心”奋斗目标上梦圆今朝!

稿源: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

作者:朱江(宜昌市兴山县昭君镇人民政府)

漫画:郑铭袁(湖北美术学院)

(作者:朱江 郑铭袁)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