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城杨岭镇打造清廉村居强化基层治理

今年以来,应城市杨岭镇围绕推进“清廉村居”建设目标,加快推进“清廉村居”建设,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,以党风廉政建设新成效为乡村治理“保驾护航”。

红色“铸魂”   打造政新基地

杨岭镇红色底蕴深厚,是“应城八条枪”诞生地,也是全军十大挂像英模“导弹司令”杨业功将军的故乡。

应城市杨岭镇潘集村党支部积极传承“红色基因”,通过支部引导、党员发动,讲好红色故事,优先保障完成“杨业功旧居”修缮保护工程。

积极与杨业功将军生前部队联系挖掘其军旅生涯事迹,联合多部门精准规划建设,规范修缮,精心充实“红色元素”。

通过多方筹资200余万元,对杨业功旧居周边实施提档升级,将杨业功旧居打造为全市红色教育、爱国教育、廉政教育、党史国史教育基地。

通过讲好“廉将军”故事,弘扬清廉能量,2021年,该教育基地先后接待各级团体270余批次6500余人参观学习。

继续挖掘“应城八条枪”、革命先驱蔡斯烈等抗日事迹,全面提质扩面红色教育基地建设,不断赓续革命精神。

目前,潘集村正在积极申报全省红色美丽村示范点。

党建“领航”  探索治理新路径

创新运用“一核多元、网格治理”模式,杨岭镇健全完善“村党支部—湾(组)党小组—党员中心户”三级组织网络,将潘集全村划分为17个小网格,在“两委”干部分片包组的前提下,选派34名党员担任网格员,将村级52项服务事项融入“一张网”。

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效能,全面健全自治组织,在党支部领导下,成立红白理事会、村综治中心、村妇女联合会、村退役军人服务站、村老年人协会、村志愿者服务站等村民自治组织,充分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。大力组织发动各类社会群体有序参与网格治理,组建了一支由党员、民兵、网格员、退役军人、妇女、志愿者等30多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,全面参与综治维稳、村庄保洁、秸秆禁烧等村级治理工作。

持续抓好全省示范儿童之家、幸福小院、社区戒毒中心等功能建设,不断健全村级服务功能。

2023年,结合美丽乡村建设,拟建设乡村大舞台、廉政文化广场,完善法治宣传栏、法治标识牌、法治文化标语等“微普法”阵地,结合乡村庭院特色,开展墙面廉政文化宣传,拓展村级党建文化主阵地。

廉政“清源”  创新清廉村居新基调

应城市杨岭镇从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入手,以制度规范行为,约束权力。

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。制定《杨岭镇潘集村集体经济管理办法》,完善民主决策、民主管理、民主监督机制,落实“四议两公开”制度,组织党员、村民代表参与集体资金使用决策、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,提高了村民管理村务的参与度,提高了村级投资建设的透明度,确保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科学合理,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。

健全民主评议制度。为规范村级权力运行,村支部健全和完善了党员评议支部、党员评议书记、村民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。每年年底,村支部及党员在评议会议上分别就履职、决策落实、政策落实、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等进行述职,接受党员和村民监督。三是健全公开制度。村支部始终坚持“三公开”制度。以村务公开栏为平台,每月底将本月重大事项、村务、财务账目在公开栏张榜公布,公开的内容力求全面、具体、数据准确,保障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,以此调动村民参与政务、管理事务、监督村务的积极性。

在广大村民十分关注的村级资产、资源处置问题上,村支部严格按照程序规范处理“三资”资源,面向全体村民公开,接受村民监督,确保“三资”处置经得起检验,经得起审计。

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潘集村公开招商引资,村“两委”严格按照程序,先后召开村“两委”会议、党员大会、村民代表会议,在群众监督下,确保引资项目洽商过程公开透明,投资商承包费用经全体党员、群众决议通过,集大棚蔬菜采摘、水果采摘、农家乐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旅项目最终落地,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万余元。

(来源:杨岭镇 通讯员韩纪元 一审编辑:许靖  二审校对:陈雨欣   三审核发:许靖)

(作者:韩纪元)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