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提案办理领导访谈》市教育局:推进智慧校园 为学校发展赋能

近几年智慧校园建设逐渐被师生、家长认可接受,智慧校园通过对在校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数据优化与管理,为师生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校园服务。智慧校园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,将教学、科研、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。简而言之,“要做一个安全、稳定、环保、节能的校园。”

在应城市创建“智慧城市”的大背景下,经过多年发展,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,校园网络普及,硬件配备不断完善,信息化应用已逐步深入到教学、服务、安全等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,成为师生获取信息、丰富知识、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,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、促进教育教学进步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、提高安全保障等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
市政协委员  肖金平:教育行业的核心问题是学习成绩问题和安全健康问题。在校园安全建设方面,我市校园视频、校车视频监控接联公安局网,教育局建有远程监控平台等都在孝感处于领先位置,率先完成。但是,出入口还是二维人脸识别系统,识别率低,难以高精度识别非法人员。自疫情发生后,进出还要戴口罩,一次性识别人数少,容易造成人员聚集,不利疫情防控。通过这次疫情的考验,加快了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服务速度。但是,网上在线教育价格高、转换率低、数据不精准、推广分散,不利于家长对教育的投入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。需要引进前期基础设施投入高科技互联网商家,建立智慧校园系统。             

那么,市教育局对提案办理落实情况怎样呢?本台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副局长代鹏。

主持人吕鼎:代局长,您好,我们教育局是如何认识和开展提案办理工作的呢?

市教育局副局长 代鹏:一直以来,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应城市政协委员的提案办理工作,纳入重要议事日程。提案工作严格按照四个“百分百”和四个“满意”的要求,在规定时限内认真办理完毕,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,发挥了政协提案应有的作用。 今年以来,我局共收到政协提案10件。在办理中,我们切实遵循执政为民的理念,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,及时召开了政协提案办理各类会议,建立了各项专班,制定了工作方案,同时就办案的质量、时间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布置,做到交办到位,责任到人,确保办理工作及时准确,高质量完成。

主持人吕鼎:对于我们的教育而言,智慧校园建设有什么实际意义?咱们教育局又是如何推进这项工作的呢?

市教育局副局长 代鹏:智慧校园建设是现代教育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,是应城教育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。我们将通过智慧校园建设,进一步提升整个系统教学管理水平、行政管理水平和学生管理水平。为了加快智慧校园建设,市教育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。

一、理念指引,遵循智慧校园建设“总基调”

应城市智慧校园建设着眼于抓实“三通两平台”建设,宽带网络校校通,优质资源班班通(电子白板),学习空间人人通,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。做实“二高”培训,提高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,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。落实“三全”运用,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,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,数字校园覆盖全体学校。教育局实施区域化电子管理,学校建立电子化管理平台,家长实现电子化家校互动,满足师生线上教育、安全预警等个性化需求。  

按照应城教育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,我们策划了信息化补短板项目,已在发改备案,并上报省教育厅。项目整体计划投入资金1.6亿元,为53所学校建设数字校园,配齐师生电脑,建设数据共享平台,新建和改造各项功能室,培训各级各类人员。项目拟开工年份为2021年,拟建成年份2024年。  

二、用好政策,策划智慧校园建设“路线图”

当前,我们利用国家、省“能力提高工程”项目资金495万元采购电子白板(一体机)260台套,配齐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教室的多媒体设备。投入428万元建设了四里棚学校、长江小学、陈河小学、杨河初中四所数字学校,采购电脑220台,建设数字化录播室2个,建设无线校园网络4所,安装电子班牌59个以及招标采购了部分数字化图书、数字化实验软件,创客机器人等,弥补了应城教育信息化部分空白。5所学校申报“孝感市数字化第二批学校试点”验收合格,全市共有8所学校确定为孝感市数字化学校试点。全市共有3800多名教师、26000名学生、部分家长注册了“孝感教育云平台”账号,开通了自己的空间。师生参加湖北省和孝感市两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创客大赛、实验说课、信息化征文、学生电脑绘画等比赛共500多人次,共有390人次(单位)获奖。利用省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项目资金145万元,为应城一中购置教师教学办公用电脑300台,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。

三、立足教学,趟出智慧校园建设“新路子”

我市中小学全部教学班级均已配备“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一体机”进行教学,通过自带软件平台实现直播教学。疫情期间老师们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线上授课,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2021年,争取再建设5到8所数字化学校,并通过孝感市第三批试点校验收。采购500到800台教师教学和办公用电脑,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急需。充分利用“国培”“省培”资金和平台,完成500到1000人的信息化培训任务。培训“学校首席信息官”30到50人,信息化管理干部80到120人。同时开展本级培训,培训一大批信息化骨干和教师,切实提高信息化使用能力和信息化素养。充分利用国家、省资源和管理平台,鼓励各校改革创新,将日常教育教学和学校现有的信息化设施设备深度融合,加大检查督办,促进信息化在教育教学、学校管理上的运用,逐步打造应城“教育信息化2.0版”。

四、服务安全,夯实智慧校园建设“压舱石”

截至2020年12月,我市学校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,巩固了安防“四个百分之百”建设成果,“视频监控和一键式报警器”的联网率达百分之百,实现对食堂、宿舍、校车等校园重点部位实时监控调阅,局平台随时督查、随时发现问题、随时整改。  

2020年以来,投入30万元在市教育局设立远程监控中心并与公安联网,为全市103辆运营校车安装“BDS监控系统”,联入公安交警平台。安装高清摄像头近2000个,实现了校园摄像头全覆盖。食堂物资储备、食品留样、操作过程、学生进餐全部在视频监控中完成,高标准建设了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学校91家,成功创建省级“放心食堂”8家,孝感市“放心食堂”5所、“放心超市”3所,确保了无一例校园食品安全事故。市政府每年安排学校安防建设专项经费50万元,保障教育安防按计划逐年逐步实施,学校安防系统实现了提档升级,能实时、自动、系统化在学校公共区域24小时监控,教育局及学校管理人员也可通过手机、电脑设备实时远程查看,提高管理的效率,实现管理透明化。

主持人吕鼎:汪老师,您对学校当前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及前景有什么看法?

应城一中信息技术老师  汪洋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,将校园安防水平、教学管理水平提档升级是好事,学校有需求,老师们也高兴。智慧校园系统涵盖了智慧课堂、学生成长、教师发展、办公管理、教务教学、校园环境等与师生息息相关的方面。这一系统的安装,老师们可以实现线上协同备课、实时分享经验、及时整理教研成果,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,使老师们从繁杂的管理中解放出来。但现实中,还存在经费保障、系统专业管理人员配备及素质能力、设备维护等诸多实际问题,需要专业人员及供货方做好方案,分步推进。而智慧校园安防系统建设还涉及到学生信息收集,人脸识别系统是否会侵犯学生隐私,存在泄露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隐患,这又是一个敏感的话题。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宜审慎进行。

2020年以来,教育局和全市学校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,分步实施,添置设备,培训人员,综合利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,实现各类数据收集和管理,实现资源平台、管理平台的互通、衔接与开放,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,实现绿色节能、科学决策、及时管控、服务便捷的管理目标。

学生家长 彭荣:当前,信息化、智能化是社会发展不可逆的大趋势。智慧校园赋予了学校新的内涵和要求,我们要试着改变传统的育人观念。智慧校园的建设为孩子们提供了更方便的学习生活条件,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,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。作为家长,我们对智慧校园充满期待!

市政协委员  肖金平:这个提案提出之后,教育局非常重视,多次上门与我对接,并结合工作职能和实际,把提案办理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动力,我对这个提案的办理非常满意。


(作者:记者:尹丹 吕鼎 实习生:周乐怡 通讯员:周文彬)